首页 | 头条 | 时讯 | 公告 | 任免 | 专题 |
首页 > >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
如何科学考核政绩 |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未提及有关GDP增速的量性要求。在“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内,将以什么具体指标考核官员政绩?如何用好政绩考核评价机制这个抓手,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几位知名专家观点如下: 干部考核指标体系需进行重大修正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在新的时期,科学发展将代替GDP增长。因此,今后对干部进行考核的时候,不光是要看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看当地的社会发展情况。其中,和谐发展、稳定发展、公平发展将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占据重要地位。 比如,当地社会的贫富差距程度,城乡一体化程度,政府的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程度,包括政府的透明度,政府自身建设,以及反腐倡廉情况,就业、教育发展水平、治安情况、社会的诚信情况、道德状况等。 因此,迫切要求在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上进行重大修正,具体可从以下指标进行刚性量化:一、普通职工的工资增长率要强化。例如,GDP增长8%,工资是否随之增长很容易看出来,可以量化,且与共享性增长的理念相符;二、就业率以及教育和医疗投入。教育、医疗投入究竟是不是快速增长,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三、社会安全率。以公安系统为例,国内安全费用大幅度增长,但是发案率和社会稳定率又如何?应设立指标比较各个地方的社会安全率,社会公共安全的服务是否到位;四、社会保障、社会诚信和社会和谐之类的“软指标”。 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包心鉴提出,政绩观是指领导干部从事某项工作所特有的动机、目的、方法及其所支配的行为。凡是领导干部都有政绩动机,都需要在任职的区域和时期内创造一定的政绩。不追求政绩的领导干部,那就是执政不作为或行政不作为。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需要创造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创造政绩? 一定的政绩观是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突出体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及其行为。是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创造政绩、造福于人民,还是为个人的利益创造政绩、营造个人资本,是区分正确的政绩观还是错误的政绩观的根本标准。是给人民带来利益、受到人民赞誉,还是给个人带来好处、受到人民批评,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及其行为是否有价值的根本尺度。因此说,端正领导干部的政绩观,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为谁创造政绩、靠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的问题。一个领导干部能否确立正确的政绩观,直接决定着他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自觉地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能否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 正确政绩观需要制度引导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指出,在工作实践中,一些干部重亮点轻基础、重眼前轻长远、重表面轻实质的施政行为,引起了群众的质疑和批评。从思想根源上看,是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而从制度上反思,则往往是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干部任用制度还不健全,导致政绩考核与民生关系不大,甚至负相关。如何从制度上保障干部政绩与民生福祉相一致,引导干部将短期行为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呢? 要改革和完善干部的考核机制。在重视行政考核的前提下,发展民主考核,统计调查考核,完善平时考核。通过多方面考核,来纠正考核指标单一所导致的政绩观偏向的问题。只有这样,干部的短期行为和片面的行为,才能与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全面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对坚持正确政绩观的干部,要有提拔重用的机制。这就需要改革和完善用人机制。 第一,考核要突出软指标和长期指标。现在的问题是,提拔干部,看硬指标,尤其是看短期的硬指标。因此,提拔干部,要少看短期指标,多看其长期指标,这样,干部的行为才会长期化;第二,干部行为长期化,还要鼓励长期任职;第三,给“老实人”开辟更多上升渠道。为了鼓励长期任职,就需要让长期任职的官员,在提拔上有不逐级升迁的渠道。 (李 伦)
(据《宁波日报》A13版) |
|||||||||
时间:2010/11/11 |
|||||||||
|
|||||||||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