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时讯 | 公告 | 任免 | 专题 |
首页 > > 全市动态 >> |
鄞州区党员干部在抗击“海葵”一线创先争优 | |||||||||
2012年8月7日8时,鄞州区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区委、区政府两办、区防指从5日16时起,相继5次下发通知,对抗台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区委组织部利用鄞州党建网、党员短信系统、官方微博,迅速动员全区党员干部投入到抗台救灾上来。抗台一线成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主战场。 “住在这里,我们很安全” 7日晚7时左右,通往章水镇童皎村避灾安置点的山路上随处可见倒在地上的竹杆。 临时避难安置点设在社区服务中心,这是一座二层楼的楼房,一层活动室的地板上铺起了许多张席子,有的人围在一起打牌,有的人凑在一起聊天,还有的正全神贯注地观看奥运会的精彩比赛。虽然室外风雨大作,但住在里面的人神情放松,气氛也十分融洽。 这间房间里共住着9位建筑工人,都是大皎至小皎公路的建设者,这次台风来势汹汹,童皎村村支部书记陆志光担心他们继续住在那里会很危险,一早就过去叫他们不要住工棚了,暂时搬到村里的服务中心住几天躲避风雨。 “这里确实比工地要安全得多了。而且这里有电视,有电风扇,这么多人一起 打地铺睡觉,热闹着呢!”来自贵州的宁德位笑着说。村里还专门为他们安排了值班人员,24小时提供茶水,为了防止蚊子叮咬,还给他们提供了蚊香。 宁德位走南闯北13年,光台风就碰上了好几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06年的 台风“桑美”,当时他在镇海一个工地干活,外面狂风呼啸,走路都走不稳定。 到了晚上7点多钟,终于有人安排他们转移到了安置点。结果,那晚台风吹倒了工 棚。宁德位回想起来至今仍心有余悸。 “你放心吧,我已经住到了村里的安置点。安全着呢!”一边,建筑工人汪新攸正拿着手机给老婆报平安,下午老婆看了台风预报后专门打来电话叫他要注意安全,“她让我不要心疼钱,去外面租个宾馆住着放心。现在可 好了,不光安全有了保障,还省钱了!” 聊着笑着,时针悄悄地指向了晚上8时。这一夜,注定不会风平浪静,但对 安置点的人们来说,绝对会成为印象深刻的一个晚上。 “我相信你们,这就跟你们下山。” 茅镬村位于章水镇周公宅水库上游,海拔400多米。2009年被列为市级地质灾害村,并实行全村移民。截止今年7月,已安置了2批村民,目前仍有80人在村。 8月7日下午5时半。海葵步步进逼。室外风雨大作,章水镇政府灯火通明。该镇联村干部严其鹏带着一身的雨水冲进办公室,抓起电话,竭尽着沙哑的声音喊道:“周公宅水库那边还有承包户没下来,你快让老板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不行的话直接进山把人接出来!” 严其鹏是章水镇茅镬村的联村干部。茅镬村内的民居都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木结构房子,年久失修,腐蚀严重,且为目前鄞州区两处山体滑坡点之一。很多房子后面就是滑坡点,遇到台风暴雨很容易发生危险。每次台风来临前,他们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怎样把一些固执的老人家劝到避灾点。 这次台风来袭,茅镬村准备充分,及时开启了一场“转移大战”,从昨天晚上开始村干部就开始挨家挨户进行通知,第一时间将台风的行进路线、风力、影响等信息告知村民,动员他们在台风来临前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由于宁波已经有好几年没有遭遇台风正面袭击,老百姓难免会有些麻痹大意,村干部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凡事为他们想在前面。今天上午10点,严其鹏接到了茅镬村村支书的“求助”电话,一位70多岁的严老太行动不便,精神上早年有过受创,严鹏年村长为首的村干部苦苦劝了一上午还是无济与事,执意不肯转移。严其鹏从他人口中了解到平时这个严老太最听小孙子的话,于是赶紧联系上正在厂里上班的小孙子,开车带他进山把老太太从家中背了出来。 “有必要吗?万一像前几次那样台风不来,我们不是白白辛苦一场?再说家里 万一进了贼怎么办?”“你们的好意我们很感激,但我们心里有数,不会出事的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面对部分村民的“不领情”,村干部只能一次次登门 ,耐心地劝说,有的甚至开着私家车把村民接下山进行安置。 无论村干部好说歹说,60多岁的养殖户严老伯和他的妻子就是不肯撤离,“ 你们的好意我理解。但是这么多的鸡鸭和羊,眼看就可以卖钱了,你说我怎么可能抛下不管?” “严伯,人身安全最重要,其余的损失跟生命比起来都算不上什么。”严其鹏 对严老伯说,只要有一个人留在村里,村干部都不会走。看到干部们的决心这么大,严老伯终于作出了“妥协”:“我相信你们,这就跟你们下山。” 入夜,鄞西片的风雨逐渐增大,但党员干部们带领着群众依旧奋战在第一线。
|
|||||||||
时间:2012/8/8 点击:7971 |
|||||||||
|
|||||||||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