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时讯 | 公告 | 任免 | 专题 |
首页 > > 各地动态 >> |
文明风吹黄河口(建设新农村)——山东东营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发展纪事 | |||||||||
黄河奔流万里,在山东东营流入渤海。八千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茫茫的湿地,黑黑的石油,古老的入海口,现代的新农村……如今,由农村文明信用工程荡起的一股文明之风,正在吹拂着这里的万村千落、家家户户。
诚信光荣 文明“有价”
炎炎夏日,在东营市农村走访,看到不少人家的大门上都挂着一块“文明信用户”的红牌。在农民心目中,这块只比巴掌大的牌子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在绿树葱茏的稻庄镇闫口村,从事酒水供销生意的闫玉军说:“我是2002年当上文明信用户的。有这块牌子不仅光荣,而且带来不少实惠。去银行贷款容易,客户来买东西也放心。”
闫口村种植芹菜产销一条龙,村民常跟银行打交道,目前90%多都是文明信用户,去农信社小额贷款,都不需要担保。
“以前农民贷款难,没钱上项目,致不了富干着急。银行不是不想贷,而是不敢贷,怕放出去收不回来要承担责任。” 稻庄镇农村合作银行支行行长宋乐奎说。
为破解这一难题,东营市农信社与农村党支部合作,在农村开展“文明信用户”评选,信用社优先安排文明信用户贷款。文明信用户超过80%的村被授予“文明信用村”。
史口镇万家村被评为全市第一个“文明信用村”。挂牌当天,镇信用社的同志现场办公,当场贷出4万元。农民用贷款种大蒜养山羊,仅2001年,万家村就贷款300多万元,全部按时还贷。
2002年,东营市文明办联合有关部门开始在全市农村推行“农村文明信用工程”,除要求信用户无不良信贷记录外,还增加了遵纪守法、依法经营、公德良好等内容。至今,全市已命名文明信用户13万户、文明信用村949个。
目前,东营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降至2.47%。稻庄镇农合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下降到0.6%。
走小康文明之路
文明信用工程像播种机,东营农民收获的,远不止看得见的经济效益。
“农忙时候,农民赊化肥用,原来不敢赊的,现在敢赊给你了。就连小伙子找对象也好找了。为啥?就因为我们是文明信用村,他是文明信用户,人家信得过。”万家村支书孟宪彬用“媳妇好找、闺女好嫁”的朴素道理和事实,诠释文明信用工程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龙居镇盐垛村农民张良一根据民间“娃娃调”填了一段歌词,中间有这么几句:“都说咱东营的人民好,讲道德有礼貌,文明诚信人厚道,美名传扬信誉高……”
2003年,东营市提出在全市创建小康文明村,这是农村文明信用工程的延伸和拓展。
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将村级组织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社会秩序、居住环境、教科文卫、农村经济6项指标纳入其中,进行全面考核。到去年年底,东营市已评选出178个小康文明村。
走进广饶县石村镇张庄村,清一色的柏油路,宽敞整齐的平房。马路北侧是社区文化中心,设有图书室、卫生院、村民健身活动室,院子里竖着“八荣八耻”宣传栏。党员活动室里接了远程教育网,农民的科技培训也在这里。村民张志英说:“我们天天都来大院,舞扇子,扭秧歌,互相沟通,距离拉近了。”市文明办主任侯岱印介绍说,像张庄村这样的社区文化中心,全市1700多个行政村基本上都有了。
有条件的村子推行“一池三改”,有的还用上了太阳能。农民自豪地说:“我们的生活环境不比城里人差,做饭不烧草,洗澡不出门,活动有场地,住的比他们大,空气比他们好。”
城乡文明统筹发展
东营市以农村文明信用工程为抓手,创建小康文明村,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
东营农村一度被称为山东的“北大荒”。农业生产落后,农村生态脆弱。农民生活困难,人均收入多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东营市委书记石军说:“我们对农民既欠账又欠情。现在东营经济发展了,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反哺农村,我们要还账于‘三农’,倾情于‘三农’。”
东营凡市级以上文明单位都要与一个村结成对子,出钱出物,帮助改善村庄生活环境,还要出点子帮村里上项目。市、县(区)直部门对口帮扶文明创建村,并连续选派13批12000名机关干部驻村帮扶。仅市级财政去年就安排支农资金5亿元,占市级财政支出近三成。
目前,东营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基本实现了“三免五通五保五救助”:免征农业税,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免收城乡集贸市场管理费;村村通柏油路、自来水、客车、有线电视、中小学微机联网校校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教育救助、残疾人救助、灾害救助、老年人救助、住房救助。
小康文明村的创建,不仅让农村由穷变富,由脏变美,农村精神文明、民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广饶县丁庄镇牛圈村有个村民议事会,村里大事他们先拿计划,还要征得95%以上农户同意。村支书牛文和说:“把事情交给村民办,我们省心。”村民则说:“村干部大事小事听俺们的意见,跟着他们走没错。”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牛圈村生产上去了,文明程度也上去了,成为全市首批小康文明村之一。
短评
找准结合点
精神文明建设,难点在农村。东营市以农村文明信用工程为切入点,不再让群众感到精神文明建设“没用”,而是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东营市的农村文明信用工程打破了制约农民致富贷款难这个瓶颈,同时也让银行扭亏为盈,实现双赢,有效解决了“两张皮”的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文明创建的实效。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民的迫切愿望。东营市的农村文明信用工程,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让群众在创建活动中既受教育又得实惠,因而得到群众的拥护和广泛参与。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东营市正是在农村文明信用工程的基础上实施小康文明村建设,其最终目的是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成果。
《人民日报》 ( 2006-07-15 第01版 ) |
|||||||||
时间:2006/7/15 |
|||||||||
|
|||||||||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