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相关理论 >>
新农村建设与乡土人才 建设新农村大家谈(12)
编者按:乡土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土人才身居农村、了解农事,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通过“言传身教”,带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建设家园。本期大家谈以新农村建设与乡土人才为主题,有人提出了开发乡土人才面临的困难,有人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乡土人才开发难在哪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农村经纪人等方面的“土专家”、“田秀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崭露头角。他们长年奔波在田间地头,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摸爬滚打,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人才。
从各地农村人才队伍现状看,仍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首先是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总体素质不高。
其次是结构不尽合理。在农村,越往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越少,真正发挥作用的人员更少。从专业分布上看,从事种养业人才较多,而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少,尤其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相对较多,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特别是创业型人才严重匮乏。
第三是重人才输出,忽视本土人才开发。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职业教育,在一段时期为农业一线注入了生力军。但由于农业效益低下,青壮年农民大多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不愿学农,更不愿务农,为了生存,很多农村职中,顺市场而动,大办非农专业,成了外出打工人才的速成站、中转站,为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将本土人才开发束之高阁,乡土人才奇缺。
北京市朝阳区杨晓冬
乡土人才开发亟需过“三道关”
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乡土人才的实际现状,我们认为应该过好“三道关”,加强这一资源的开发。 
一是“观念关”。过去,人们通常认为只有具备高学历、高职称才是人才,忽视了乡土人才队伍建设,造成农村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把开发乡土人才资源作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激活现有人才,培养造就“永久性”乡土人才。 
二是“环境关”。制定乡土人才成长的激励政策,积极营造尊重乡土人才的良好气氛。对有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给予奖励,并优先选任村干部或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优先承包各类项目、优先培训等,同时在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农民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使乡土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培训关”。重视乡土人才的开发管理,对乡土人才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强化对乡土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浙江省庆元县科技局季淑珍张维芬
链接①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于2005年出台《乡土人才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对乡土人才做了较为明确的界定。它提出乡土人才应为:
(一)在农村种植、养殖、加工、经营、运输、建筑、医疗等行业中,具有一技之长、成绩突出的乡土实用人才;(二)在旗县区基层单位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的人才;(三)农村中技术冒尖,效益显著,事迹突出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村办企业、民办实体中非全民所有制身份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四)农村中各类科技推广示范户和专业生产示范户的技术骨干;(五)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业绩突出的村干部。
链接②呼声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平武县旧堡乡林业员嘎拉茶在今年两会期间说:“乡亲们在建设新农村中最盼的是人才。想法子留住乡土人才,才能解决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性问题。”
她建议,要千方百计留住和引进农村建设人才。一是通过公司加农户、搞基地建设、培养种植、养殖大户这些方式,给乡土人才创造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二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培训一批拥有现代种植、养殖业知识的专业性人才。通过这些途径,使农村人才安下心来干,贫困山区的新农村建设就会大有希望。
  
  《人民日报》 ( 2006-06-11 第05版 ) 
时间:2006/6/11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官方微博  
宁波组工 港城先锋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