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评论文章 >>
村落文化宫的示范意义  
□卢玉春
80多名农村妇女在“教练”的带领下,正在操场上跳健身操,旁边有10多个小伙子在打篮球。在室内,20多名老人正在专注地观看电视中的越剧表演。右边的棋牌室内,几位中年人正悠闲地下着象棋,一群妇女和一群10多岁的孩子则在活动室里或学戏,或翻阅书报,或打乒乓球。
看到这样的画面,如果大家以为这是城里某一社区的居民文化活动,那就错了。这是慈溪农村村落文化宫的一个场景(据5月23日《宁波日报》)。可以说,慈溪村落文化宫的出现是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可喜进步,为全市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榜样,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其一,把“抽象概念”变成了“具体内容”。有的人认为,跟“泥腿子”谈文化建设,有“对牛弹琴”之感;有的人则认为,农村文化建设就是“送文化下乡”,目前还只能由政府一手包办;有的还认为,农民急需的是“富口袋”,而不是“富脑袋”,现在谈农村文化建设还为时过早,等等。依笔者说,他们不是把农村文化建设深奥化、概念化了,就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不是看不到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就是对此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对这些观点和认识,必须加以澄清和纠正。慈溪就是通过建设适合农民兄弟自己口味的村落文化,把“抽象概念”变成了“具体内容”。它告诉我们,农村文化建设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近在身边”。
其二,把“一阵风”变成了“四季风”。相对城市文化建设来说,我市大多数村镇的文化建设目前还处在相对比较滞后的状态。以往是,重视了,就刮“一阵风”:不是送电影下乡,就是送戏剧下乡;不是送文艺下乡,就是送科技下乡,“风”过之后,仍是旧貌旧颜。如今,慈溪农民有了自己的村落文化宫,活动就有了固定的场所,随时随地都可以去,渐渐地“一阵风”变成了“四季风”,村落文化越来越成为慈溪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
其三,把“观众”变成了“演员”。毋庸置疑,农民兄弟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真正主体,谁也不能代替,谁也代替不了。以前一些地方在农村文化建设上,不管农民乐意不乐意、有没有承受能力、最后效果如何,总喜欢大包大揽,强行把农民按在观众席上,结果只能是出力不讨好。如今,慈溪通过建设村落文化宫,把台下“观众”(农民)请到台上当“演员”,在自娱自乐中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同是农民身份,却在文化活动中感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天地,他们当然交口称赞。
也许,有人要说,慈溪人富裕,有钱建村落文化宫,我们这儿没钱怎么办?各地可以因地制宜,不一定从一开始就追求“大而全”,也可以“小而精”,关键是让农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动起来”,自觉参与,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出主意,不断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不做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旁观者”。 (据宁波日报) 
时间:2006/5/29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官方微博  
宁波组工 港城先锋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