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市效能建设工作简报 >>
宁波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简   报第52 期
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4年10月8日
自今年2月全市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甬党[2004]4号文件)确定的“机关效能建设责任分工及时间安排表”,加强协调配合,认真抓好落实。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作一通报:
开展政策法规专项清理 促进政令统一
(牵头单位:市人大办、市府办、市法制办)
为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市人大、市府办、市法制办组织各地各部门对有悖于现行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政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进行了全面清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认真组织地方性法规专项清理。市人大法工委对我市颁布实施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逐条研究,理出了许可事项(涉及条文282条),汇总上报了地方性法规落实执行情况和专项清理意见。3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专题研究法规清理工作,审议通过了废止和修改有关法规的决定。经过清理,我市55件法规中,没有行政许可事项的法规12件;拟不作修改的法规18件;拟第一批废止或修改的法规12件,其中《宁波市蔬菜基地建设保护条例》、《宁波市抵押贷款条例》2件法规因与国家新规定不相符合,在实际中已不再适用,予以废止;拟作进一步研究的法规13件。5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对第二阶段清理的13件法规进行研究、审议,其中拟不作修改的法规2件;拟与省法规清理工作相衔接、进一步研究的法规4件;拟修改的法规7件。目前,我市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已告一段落,修改或废止法规的议案已上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二是积极开展行政许可规定清理工作。市法制办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组织市政府部门和县(市)区政府对我市现行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行政许可规定涉及的文件约3000件,其中宁波市政府规章118件、规范性文件36件、地方性法规18件。经过清理,市政府决定:我市18件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中涉及的36项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或因与《行政许可法》规定不相适应,或应已列入国务院、省决定取消或调整行政审批项目范围,或因缺乏法律、法规、省政府规章等设定依据,予以取消。市法制办、市编办还依法对市级现有的行政许可实施机构进行了清理,确认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等43个部门或单位,符合《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具有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资格,并向社会进行了公布。此外,为防止出现管理脱节,市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做好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取消后有关后续监管和衔接工作,同时还将根据国务院、省、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对我市有关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一步进行清理,并将依照法定程序废止或修改有关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着力转变政府职能  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牵头单位:市府办、市审改办)
市府办、市审改办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分工,于6月份研究起草了9份《改革重点工作任务书》,分别下达给市计划、监察、法制、体改、工商、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等责任部门,并提出每一任务的具体目标、完成期限和工作要求。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正分头或协同做好落实工作。
一是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全面清理规范工作基本完成。我市各部门报送的685个许可事项,涉及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近2000多部,通过三阶段自下而上的清理、核对,属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省市地方性法规及规章设定,应当由市级各部门执行的行政许可项目共318项;不属于行政许可设定范围,但根据现阶段政府履行职能和有效实施管理的需要,保留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各部门共上报160多项,正在审查认定;不符合行政许可规定的设立范围和设定依据,取消或调整的事项有189项。同时,根据效能和便民原则,我市对每一保留事项的实施主体、办理期限、审批方式、申报条件、许可程序、受理地点等都做了具体规范。二是行政服务和招投标交易服务两个平台建设实质性启动。6月18日市委副书记葛慧君,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邵占维主持召开全市两平台建设会议,对进一步加强我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和招投标统一平台建设提出要求。随后市审改办和中心管委会配合市纪委对各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和招投标统一平台建设进行调研,其中涉及的重要基础工作也在逐个具体落实。三是投资项目审批运作制度改革和网上行政服务平台建设正在抓紧论证并制订方案。市计委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已着手研究制订投资项目改为核准和备案制后的具体配套实施办法。网上行政服务平台建设市相关部门也多次会商,部分项目的立项报告正报市里审批。四是行政许可(审批)责任及其追究制度已在各行政部门得到较好落实。按《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市级多个部门已分别制定包括责任制度、监督制度在内的8个配套制度。市审改办将于年底前会同市监察局、法制办对各部门实施行政审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五是扩大范围实施行政许可(审批)告知承诺制和培育中介组织工作拟开展先期调研。这两项工作牵涉面广、难度大,完成期限规定在明年年底。市体改办、审改办、法制办多部门拟于近期组织调研,形成方案后逐步推开。
落实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推进政府诚信体系建设
(牵头单位:市府办、市监察局)
一是完善政府部门诚信措施。为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保证政府诚信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5月份,市府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府信用建设的意见》。市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要求,把信用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加强信用建设宣传,使机关干部牢固树立政府信用是全社会信用的基础和源头的观念,并落实职能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结合本部门职责和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方案和措施。至8月份,已有60多个部门和单位在2002年制定加强信用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诚信措施。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政府诚信体系建设,使我市政府部门的信用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是抓好信用信息库建设。市监察局认真落实《宁波市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设计开发信用信息征集专用软件,定期对不良信用信息进行登记、分析,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失信资料档案库。同时,继续加强与公安、审计、检察院等单位的联系,征集不良信用信息,鞭挞失信行为,营造诚信理政氛围。今年市监察局共收集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失信信息36件,其中政府机关部门失信信息24件;公务员失信信息9件;国家行政机关任命和委派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失信信息3件。
创新培训教育模式  强化机关干部技能培训
(牵头单位:市人事局、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党工委)
市人事局等部门围绕机关干部技能培训任务,强化“按需施教、讲求实效、自主选择”的培训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研究制定相关的培训内容和项目,精心设置年度干部教育培训班次,并创设“超市式”培训模式,满足了机关干部个性化、多样化培训发展需要。今年,市人事局设计和开发了公务员双休日综合素质专题培训,市级机关处以下干部3100余人次参加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管理心理学》、《公务员社交礼仪》、《如何面对媒体》、《音乐欣赏》等专题学习。此外,还举办了新晋升处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92人参加任职上岗培训及教育;组织全市3万余名公务员参加了《行政许可法》的统一培训考试,其中市直机关参加培训考试近6000人;组织了公务员公共管理基础课程培训,市直近1200名35周岁以下且2000年以后招录的机关干部参加了全省首期《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学》的培训考试;组织了市直机关计算机应用能力三级、电子政务、英语300句和通用英语培训共7期,参加培训并结业716人次。
改进文风会风  倡导务实作风
(牵头单位:市委办 市府办)
一是严格控制会议数量。今年1至8月份,市委共组织召开全市性会议20个,比去年同期22个减少9%,其中召开市第十次党代会1个,市委全会3个,全市领导干部会议5个,报告会3个,专题会7个,“双百”纪念会1个;市政府共组织召开全市性会议32个,比去年同期37个减少14%。其中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今年以来共召开两次,一次是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一次为半年度工作总结,并按照多会合并的原则,结合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以及“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报告会”。对非开不可的几个会议,市委、市政府尽量安排连续召开,节省参会人员途中往返时间。如今年1月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结束后,参会人员接着参加全市信访工作会议;7月份,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结束后,接着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通报建龙钢厂项目处理情况。此外,我市还积极改革会议形式,如市政府在组织召开的32个会议中,召开现场会1个,电视电话会议7个,占全部会议数量的25%,有效地防止和避免了层层开会传达。
二是减少文件数量。市委办、市府办严格控制公文的印发数量和范围,减少联合行文,精简文件。截止8月份,市委及办公厅主要文号(甬党、甬党发、甬党办、甬党办发)共发文207个,比去年同期的227个,减少20个;市政府及办公厅主要文号(甬政、甬政发、甬政办、甬政办发)共发文315个,比去年同期的339个,减少24个。市委、市政府各部门部署工作的文件,除涉及全局、有重大政策性问题外,市委、市政府都不予转发。市委、市政府按照“最简单、最易懂”的原则起草各类文件,下发部署性文件时字数不超过3000。
三是提高办事效率。为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人民群众对机关工作的满意度,市效能办组织市教育局、卫生局等13家窗口单位在全市发起了“百姓的事马上办”倡议活动,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建立“夏令民生热线”,在全市范围启动“百姓的事马上办”活动,解决了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欢迎。
开展固本强基工作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市信访局、)
一是组织干部下访基层开展固本强基化解矛盾工作。今年3月底,市信访局在市委组织部紧密配合下,从市和县(市)区及乡镇(街道)三级机关,抽调347名机关干部组成72个工作组,进驻村级组织建设薄弱、村级管理混乱、干群关系紧张、社会矛盾突出以及多次发生群体性上访或存在重大群体性上访隐患的79个村,围绕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组织建设三项任务,帮助进驻村建章立制,规范村级管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组驻村一个多月的工作,收到明显成效。据统计,5月份群众来市信访总量比上月下降46.5%。
二是选派干部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进驻农村开展工作。为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市委农办、市委组织部从各地机关抽调3671名干部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于今年3月底统一派驻农村开展指导帮扶工作。农村工作指导员进村后,紧紧围绕建设“村美、户富、班子强”的目标,以高度的工作热情,抓住农村重点、能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工作,确保了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扎实推进、求得实效。四个多月来,全市各级农村工作指导员共走访农户168858户,撰写调研报告1433篇,宣传有关政策法规14968次;帮助制定规章制度3247个,配合村党支部培养后备干部3363名,发展党员1600名;开展为民服务活动3187次,组织村干部参观学习3260次,提出合理化建议7247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1446个,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60起。
抓狠机关效能建设宣传   强化新闻舆论监督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为努力营造有利于全市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市委宣传部及时组织市级各新闻单位精心策划宣传方案,积极发
挥媒体联动、集中宣传等优势,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新闻报道量大面广。《宁波日报》先后开辟了“机关效能大家谈”、“基层书记谈效能”、“勤政务实、廉洁高效,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党员走在前头”等4个专栏,共刊发稿件78篇;《宁波晚报》、《东南商报》根据各自报纸定位,从老百姓视角看效能建设,刊发了大量新闻,发稿数分别达39篇和62篇;中国宁波网在首页的显著位置开设效能建设新闻专题,现已发稿140多篇;宁波电台新闻频道自3月开辟“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专栏起至今已播发各类稿件100余篇;宁波电视台在《宁波新闻》等节目中至今滚动播出各类消息达400多条(次)。
二是宣传报道形式多样。《宁波日报》在专栏新闻报道的同时积极吸引读者参与,并在《甬城晨笔》等栏目中刊发了许多较有说服力的评论文章;《东南商报》和市效能办还召集十三个部门发起“百姓的事马上办”倡议书,并开辟“局长关心民生热线”,邀请有关部门领导接听群众热线电话;中国宁波网则采取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全方位报道效能建设;宁波电台在做好新闻综合频道宣传的同时,经济娱乐频道、交通音乐频道也根据各自定位推出了大量现场报道、记者目击、人物特写等报道;宁波电视台在栏目联动的同时,积极与各县(市)区电视台互动,拓展了新闻宣传的深度和广度。
 三是舆论监督成效明显。在机关效能建设宣传中,各新闻单位认真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同时按照市效能办的要求,对有关单位阻碍、影响效能建设的做法和现象进行了公开曝光。据统计,市级三报两台一网共刊发舆论监督类稿件60余篇。这些曝光类报道都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促使他们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媒体对整改工作还进行跟踪报道,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
设立投诉专线 开展明查暗访 强化效能监督
(牵头单位:市纪委、市监察局)
一是发挥效能投诉的监督作用。机关效能建设推开以来,市和县(市)区共设立12个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开通了96178效能投诉热线,组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投诉受理网络。市纪委、市监察局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群众代表中聘请58名同志组建了机关效能建设巡视督察组,于4月份分片深入市级机关和县(市)区开展巡察指导,同时,全市各级机关还聘请了4267名机关效能监督员,运用明查暗访、曝光台等多种形式,加大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和检查力度。上半年,市、县两级共受理群众投诉2101件,办结1835件,办结率87.3%。
二是做好服务重点工程建设的效能监察。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市纪委、市监察局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宁波市重大项目保廉工作意见》,就今年重大项目保廉工作制定具体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如建立重大项目稽察制度,推广廉政合同制度和重点项目廉政责任制,加大对政府专项资金监管力度,严肃查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同时,加强市招投标中心建设,筹建全市统一的招投标专家库和信息库,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健全建筑业不良行为监管机制,指导行业健全自律制度。今年,确定对杭州湾大桥和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点监管项目,聘请了13名专业人员作为保廉监督员,年底前将对2项重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稽查。
三是加大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监督力度。市监察局在宁波新闻媒体上对我市出台的《宁波市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分处理试行办法》进行了专题介绍和广泛宣传。同时,通过热线电话、网上投诉和现场投诉等多种方式,开展企业减负、着装治理、效能建设等专项投诉活动,为群众提供畅通的投诉途径,加大了内部监督力度。截止8月份,共受理企业、群众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方面的投诉560余起,对90余个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进行了督促整改,40余名机关工作人员受到通报批评,20余名工作人员被扣发奖金,5人被予以辞退。
开展主题教育  提高思想素质
(牵头单位: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
市纪委等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在机关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中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的通知》精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扎实有效地推进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宗旨观、发展观、政绩观教育。市纪委通过专题辅导报告、组织专项培训等形式,加强领导干部“三观”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全面、正确的宗旨观、发展观、政绩观,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为配合“三观”教育的开展,我市还举办了宁波“三个文明”建设五年成果展,组织了“正气颂”系列宣传报道,推出了10个求真务实先进典型,并拟近期表彰一批勤政廉政先进集体和个人。二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市纪委以市管领导干部为对象,开展“读书修德、以德倡廉”专题教育活动,重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以我市查处大案要案为素材,制作警示教育片《三江警钟》,教育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自觉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同时,还编发了《领导干部家属助廉读本》,拟于12月份对领导干部家属进行一次助廉教育。三是重视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市纪委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为契机,组织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农村进行宣传,现已宣讲600多场次,听众达61000多人次。并以我市勤廉典型为原型,组织宁波作家创作了“勤廉好干部”的先进事迹报告文学集《凡星》,作为廉政教育的“乡土教材”,增强廉政文化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此外,我市还通过组织党风廉政文艺会演、举行精神文明辩论会、开展廉政理论培训班、举办廉政文化形势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在分析对比中得出正确的判断,在亲身体验中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改进考评制度 严格责任追究 强化长效机制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
一是建立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市委及市委组织部针对我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干部的岗位特点,研究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评价标准和体系。今年8月,市委出台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办法(试行)》,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惩罚的依据。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市委及市委组织部建立并推行了领导干部考察预告制、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考察办法等考评机制。如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察时,除做好其政治思想、工作业绩考察外,还对其生活和社交情况进行延伸考察,着重了解其个人修养、社会交往、家庭生活、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提高了干部考察工作质量和水平。此外,还建立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推荐、考察、决策等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加大干部监督管理力度,严肃查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有效防范了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二是健全领导干部流动退出制度。为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8月份市委出台了《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对经实践证明其德才素质与现任职务不相适应的领导干部,市委及市委组织部按照规定程序,采取降职或者降级、保留原职级、改任非领导职务、离岗培训等方法分别予以调整,着力构建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工作机制。此外,为贯彻实施中央《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我市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市委及组织部严格把握标准和尺度,对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的领导干部,综合考虑其辞职原因、个人条件、工作需要等情况,做好思想工作,安排适当工作,使辞职制成为领导干部正常退出的重要手段。
三是完善党政机关干部绩效考核办法。今年市人事局在广泛收集、吸取外地先进经验,并赴部分县(市)区座谈及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年度考核(绩效)实施意见》。其重点是将党政机关干部绩效考核与公务员年度考核相结合,研究确定机关干部岗位职责规范,以考核对象的岗位职责、年度工作目标和任期目标为依据,考核了解其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和绩效,以此作为对机关干部评判优劣、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着力规范党政机关干部公共服务行为。目前,《实施意见》正在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中,并将于近期下发执行。
   
时间:2004/11/25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官方微博  
宁波组工 港城先锋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