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时讯 | 公告 | 任免 | 专题 |
首页 > > 2004年宁波市公开选拔局级领导干部 >> |
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 |||||||||
市委决定公开选拔局级领导干部的消息传出后,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关注。为此,本报记者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走访了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负责人。
问:这次公开选拔与前几次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
答:我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起步较早,1985年就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公开选拔工作的探索。到去年为止,我市进行了20多次公开选拔工作,在为我市遴选了一批优秀领导人才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这项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这次市委决定推出2个正局(副厅)级、14个副局级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与以往相比,有不少新的特点:首先,在目标职位的设置上,这次既有正局(副厅)级职位,也有副局级职位,既安排行政领导职位,又推出多个专业性较强的业务领导职位,增加了竞争的多样性。其次,在选拔范围的确定上,这次公开选拔在面向本市范围选拔人才的同时,对部分专业性较强职位面向全省、全国公开选拔;在面向党政机关选拔的同时,也面向企事业单位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以及海外留学回国人员,进一步拓宽了选拔渠道。第三,在考试内容上,考虑到去年已经实行公开选拔后备干部的综合知识考试,所以,这次突出了专业知识考试。最后,在组织实施上,由于选拔范围的扩大和职位专业性的增强,无论是条件的把握还是程序的设计,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都大大增加,需要我们改变工作方法,作出更大努力。
问:公开选拔工作的过程有几个具体步骤?时间怎样安排?
答:根据《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所规定的基本程序,这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宣传发动。召开全市动员会议,在有关新闻媒体发布公告。二是推荐报名。采取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三是资格审查。主要是审查报名者的基本条件和资格条件等。四是统一考试。主要是笔试和面试两种形式。五是组织考察。六是决定任用。由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拟任人选。对拟任人选要通过一定形式进行任前公示。公示通过后,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选拔结果,同时,组织任用干部上岗培训。
在时间安排上,我市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在甬省部属单位要于11月1日前完成本地、本单位的组织推荐、个人报名受理、资格初审等工作,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将于11月6-7日组织公开报名。初定于11月20日举行笔试,11月28日举行面试,12月份进行考察,计划于明年1月中旬公布公开选拔结果。上述安排如有变化,以正式通告、通知为准。
问:这次设置报考人员条件的依据是什么?
答:报考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条件在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第一号公告上已经详细列出。这些报考条件都是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的规定,根据具体职位的要求设置。为了鼓励海外留学回国人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中的人员积极报考,根据《公开选拔暂行规定》的精神,对这些对象的报考条件作了相应设定。考虑到市司法局副局长、市侨联副主席职位对报考对象身份的特殊要求,其报考条件也作了适当放宽。对团市委副书记职位报考条件的设定,体现了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要求。总之,目的是为了扩大用人视野,广开选人渠道。
问:报考人员怎样办理报名手续?
答:符合本次公开选拔第一号公告所列的报考条件的人员都可报考。每一位报名者只能报考一个目标职位。报名采取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推荐由各县(市)区委、市直各单位和在甬省部属单位党委(党组)组织实施。全市各地、各单位一定要认真细致地做好组织推荐工作,要对本单位和本地区的优秀干部进行认真分析排队,经集体研究提出16个职位的组织推荐人选,对符合条件与资格的都应列为组织推荐人选。对2003年宁波市公开推荐选拔市管后备干部工作中,各地、各单位上报的组织推荐人选,应作为重点推荐对象。同时,推荐单位要积极做好本人的思想发动工作,组织推荐的人选无特殊情况必须参加公开选拔。组织推荐的人选由推荐单位组织填写《报名登记表》,并附上户口簿、身份证、工作证、毕业证、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任职文件的复印件(一式2份,下同)和1寸近期正面免冠彩照(4张)等资料。海外留学回国人员还需提供护照、留学地中国大使馆或领事馆出具的学习证明的复印件、国家教育部学位学历认证中心认证的证明件的复印件;一级党委建制企业的人员需提供一级党委建制的相关证明材料;报考市侨联副主席职位的人员需提供归侨或侨眷身份的相关证明材料。上述材料由各单位统一汇总并经资格初审合格后,于11月1日前上报市公开选拔工作办公室。
个人报名的,需同时提供上述证件资料的原件及复印件。本市人员自荐的,可于10月29日、30日向所属市直、在甬省部属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或所在县(市)区的组织部报名,填写《报名登记表》,并提供有关证件资料,由各地、各单位在上报组织推荐名单时一并上报;也可以直接在市公开选拔工作办公室组织公开报名时到报名点报名。市外人员可事先与市公开选拔工作办公室进行联系,并应在全市公开报名时到报名点报名。个人报名不得由他人代报。市公开选拔工作办公室报名点地址:市联谊宾馆;公开报名时间:11月6日、7日两天。
问:今年的资格审查工作有什么新变化?
答:组织推荐的报考副局级职位的人员由推荐单位负责资格初审,自荐报考副局级职位的本市人员原则上由其所属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市直单位和在甬省部属单位党委(党组)进行资格初审。初审通过后,报市公开选拔工作办公室进行审查。报考正局级职位的人员和自荐报考副局级职位的市外人员,由市公开选拔工作办公室直接进行资格审查。审查通过后,由市公开选拔工作办公室向符合条件的对象发送考试通知书和准考证。其中,对市外人员应先进行电话通知,由本人于笔试前一天到指定地点领取考试通知书和准考证。同时,向不符合条件的报名对象说明情况。如事后发现报考人员不具备报考资格条件的,取消其考试资格,已参加考试的,取消考试成绩。
问:目标职位报考的人数有没有最低报考人数的规定?
答:有。经资格审查,如某职位符合条件的报名人员不足10人的,该职位不进行公开选拔,已报名人员可转报其他职位。
问:本次公开选拔的考试有哪些规定和要求?
答:本次笔试主要为专业科目考试,笔试范围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政策法规知识等,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选拔职位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和领导能力,特别是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试形式为闭卷,按百分制计分,笔试成绩占考试综合成绩的50%,笔试时间初定为150分钟。考场统一设在我市市区。考生凭身份证和准考证参加笔试。笔试依据《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的要求命题,试题类型分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
根据笔试成绩,每个职位从高分到低分取前8名进入面试。面试主要测试应试者在领导能力素质和个性特征等方面与选拔职位的匹配程度,测试内容包括分析决策能力、实际工作经验、专业工作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方法,面试题题型为问题剖析、案例分析等。面试按百分制计分,面试成绩占考试综合成绩的50%。报考正局级职位的,每位考生面试时间初定为40分钟;报考副局级职位的,面试时间初定为20分钟。
问:对这次公开选拔是否指定复习资料?
答:公开选拔的导向是“凭实力竞争,让真才胜出”,考试的目的重点在于了解报考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些主要靠平时的基础和积累。报考者应凭自己长期积累的真才实学参加应试。所以我们也不指定考试提纲,不提供专门的复习资料。
问:确定考察对象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考察?
答:根据考试综合成绩,每个职位从高分到低分取前3名作为考察对象。考察按目标职位组成若干个考察组,每个考察组负责一个或几个目标职位人选的考察工作。考察内容包括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要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要重点分析考察对象是否适合和胜任选拔职位。考察对象均要撰写三年以来个人思想工作情况总结材料。
问:在决定任用方面有什么规定?
答:考察结束后,市委组织部研究提出任用人选建议名单,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为保证任用人选的质量,经市委常委会分析研究,如目标职位确无合适人选的,可以决定该目标职位人选空缺。对拟任人选要通过一定形式进行任前公示。对公开选拔任用干部实行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不适用试用期制的干部,任职一年后经考核不胜任的,提出免职意见。免职后按我市有关规定重新安排工作。
问:这次公开选拔工作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市委要求,公开选拔工作既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又要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此,我们将在选拔工作中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向社会公开。公开选拔的范围、数量、条件、方法以及各阶段工作的进展情况等,通过一定形式向全社会公开,增加透明度。同时,我们还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使整个选拔工作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二是坚持依靠多数人选人。在笔试、面试等环节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和有关专家等参与监督。三是坚持逐轮筛选,好中选优。笔试、面试、考察各环节的筛选中,先定原则后定人,并严格按从高分到低分择优进入下一轮竞争,真正体现平等竞争、公正竞争。不搞内定人选,不划框框。四是坚持严格的工作纪律,加强监督,保证选拔工作的公正性。
同时,公布工作电话如下:市公开选拔工作办公室综合组87182871,组织组87182881,87182887,考试组87182865,监督组87182831,监督电子邮箱:jbxx@dflz.gov.cn。 |
|||||||||
时间:2004/10/27 |
|||||||||
|
|||||||||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