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人才e家 >>
精细管理,千方百计育人才

  “去年我们想招个硕士,对方一听工作地在北仑,就一口拒绝了”“我们的净利润率从15%左右降为9%左右,必须要精细化管理提升产品竞争力”“我们原本计划5年推出的技术项目要在1年半内完成,所有的技术人员在加班加点”……

  这几天,从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口中,北仑大港社区党委书记朱红明感觉到了眼下这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市场层层传导而来的巨大压力。辖区企业提出的问题清单,也从过去的招工难、厂房紧,变成了如何内部创新、优化管理、人才培育。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依托得天独厚的港口,大港工业园区里的数百家制造企业把握住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红利和人口优势,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销往欧美的大多数产品,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贴牌”路线,在“微笑曲线”的低端,为那一分一厘磨破了嘴皮。

  “大概2000年开始,每年春节过后我们最怕‘招工难’,一般的招人理念就是‘拿来就能用’。但现在回头来看,这种模式只能满足现状却管不了长远,企业唯有创新才能生存,而高素质人才恰恰是创新的重要一环。”粤海永顺泰(宁波)麦芽有限公司负责人贺正元说。

  同样,来自传统行业的宁波志达纺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谢亚芬也有同样的感受。前些年,企业包车从中部地区农村招来不少一线员工,但不到3个月,这些人就不干了——一来一回,企业花了“真金白银”却是“白折腾”。

  “穷则思变”,突破过去的路径依赖才能在风浪中突围而生。朱红明说,外引人才、内求精细化管理,成为辖区不少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作为社区党委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为这场变革营造氛围、提供“弹药”。

  在朱红明办公室的案头,放着几本借鉴日本管理模式的教程,包括针对车间班组长这个群体推出的一线主管技能培训模式,为推进一线职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安全意识的“创意工夫”模式,定期为企业管理人员推出的系统培训课程等。

  “我们通过对各个企业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不同类别、不同岗位企业培训的实际需求,在已有政府经费的基础上尽可能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或者推介一些来自社会优秀培训机构的资源课程,为辖区企业发展拓宽视野。”朱红明说。

  最近,大港社区党委正在重点推进针对技术人员群体的专题调研。这些年轻的技术人员一方面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项目攻坚,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家庭,个个“压力山大”。

  对此,社区准备开展心理赋能、人际关系管理、压力拓展类活动,帮助这个群体较好地平衡工作、生活和健康的关系,同时增强他们在北仑工作的幸福感和稳定性,为他们减少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朱红明还在调研中带上了新鲜出炉的“青年北仑”十大政策,从住房、教育、医疗、创业、信贷等方面,为辖区企业克难攻坚、转型发展带去地方政府的支持。“转型升级这条路并不好走,但是希望辖区企业能够坚定信心,因为他们并不孤单。”朱红明说。

时间:2019/2/25 16:50:53
  来源:宁波日报
  点击:21351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官方微博  
宁波组工 港城先锋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党建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吉欣网络       返回电脑版>>